奧地利增列兒童語言輔導費 盼獲共識

2020-02-20 20:58    來源:網絡        閱讀量:0

出國留學網www. 2014年07月27日 01時訊

奧地利人民黨籍的歐洲、族群融合及對外事務部部長(簡稱外交及融合部)部長Sebastian Kurz希望能在今年年底前與各邦政府達成共識,擴充兒童的安親服務容量,并加強兒童的德語輔導。

本屆奧地利聯邦政府新編列了3億5千萬歐元來擴充2015至2017年各邦幼教機構的容量,其中的4,500萬歐元是用來輔導學齡前兒童的德語學習。加上過去數年中,政府原就有編列的經常性語言輔導經費(每年500萬歐元,三年1,500萬歐元),將會有共6,000萬歐元的經費可以投入在兒童的早期語言學習上。

Kurz部長對媒體表示,如果與各邦政府之間的談判順利,在今年年底時聯邦政府就可以撥出2,000萬歐元,而這筆經費將完全投入在明年的德語輔導工作中。

資料來源:


奧地利標準報der Standard 2014年7月17日
Kinderbetreuung: Gesprache mit Landern uber Sprachforderung laufen
http://derstandard.at/2000003213209/Kinderbetreuung-Gespraeche-mit-Laendern-ueber-Sprachfoerderung-laufen
本文章來源于臺灣教育部,請我們一起了解下臺灣教育的一些情況吧。

臺灣與祖國大陸一樣,有著濃厚的重視興學辦教的傳統。鄭成功收復臺灣后,就在臺灣開始興辦教育事業。17世紀中葉,在孔廟設立“太學”,陳永華為“學院”,也是“太學”的主持人,可以說是臺灣最早由中國人自己建立的學校。陳永華不僅自己鼓勵鄉社辦小學,還重視高山族的教育,鼓勵高山族送子弟入學。清政府治理臺灣后,更重視臺灣的教育事業,在臺灣逐步建立府學、縣學和社學,歷任巡臺長官都兼任臺灣的學政(教育長官)。福建巡撫沈葆楨入臺主持防務后,為發展東部少數民族地區的文化教育,指示舉辦“番學”,從此高山族的教育得到了重要發展。臺灣逐漸建立起包括“太學”、府學、州學與“番學”在內的初步教育體系。當時的“太學”,相當于今天的高等教育;府設府學,州設州學,可以說是一種中等教育;鄉社設社學,即鄉塾,為初等教育;“番學”為少數民族教育。同時臺灣也開始實行科舉制度。
臺灣建省后,第一任巡撫劉銘傳推行革新,在教育上先后設立了“西學堂”、電報學堂等學校,已具備現代學校的雛形。如西學堂有較完備的設施,課程不再限于儒家經典,還設有外語、歷史、地理、測繪、算學、理化等。這些措施,為臺灣現代教育的發展奠定了重要基礎。

臺灣教育的起源

1630年代,跟隨荷蘭東印度公司來臺的傳教士干治士(出國留學網www.)利用羅馬拼音將臺灣新港附近的平埔族語言文字化,并利用該文字開堂教授圣經。該文字因為 東印度公司傳授于平埔族新港社,所以稱為新港文或新港文字。
1636年,荷蘭傳教士羅伯圖斯·尤鈕斯(RobertusJunius)更開始在新港社創立學校招收平埔族學童,教授新港文、圣經與羅馬文字。后來,南部平埔族大社中,通通都有類似由傳教士設立的教育機構。這些學校,就是臺灣教育的啟蒙。

"優點留學網"的部分文章內容來源于網絡收集,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!

稿件內容僅為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,不代表本網觀點,亦不代表本網站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。

最近在线播放观看视频免费